28日
2018年03月

我们是怎样做事的

发布者:刘红浏览量:

中华商祖陶朱公(范蠡)从商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

"以信任广交天下商客,以财富造福一方百姓。"为陶朱公赢得了百姓的传颂,也为他带来财源滚滚。为商之道,中国古人讲究"德为先,信为本,善为果"。以德为先,仁义求信是商道之本;天势地利人和是商道之策;义利以德,共谋双赢是商道之途。

细细回想,中筑十几年的发展,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经历了行业的大起大落,经历了企业发展过程中这样那样的困难,依然能够健康地活下来,正源于中筑人一以贯之的厚德、诚信、共赢。这些理念是朴素的,超越诚信做人做事是自发自觉的。尤其在公司成立之初,并没有提炼出来文本的企业文化,但是我们所坚持的价值取向,与传颂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商道不谋而合。而我们在商业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契约精神、社会责任、平等尊重,又洋溢着现代商业文明的光辉。

做事先做人。当一个人能够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和自己,始终诚实守信,积极践行诺言,主动担当责任,坚持互利共赢,并且知恩图报,那么,他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就会源源不断有"贵人"出场。一个企业在商场上的所作所为,就像一个人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一样。我们超越诚信做人做事,以互利共赢的思维去做每一件事,日积月累,企业就形成了一个"场",这个"场"让每一个与我们接触的合作资源,都愿意信任我们,支持我们,帮助我们,因为我们从来不会让他们感到不放心。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信任。现代商业社会,这样的信任能够大大减少交易成本。"天时地利人和",最难得的是"人和"。所以,无论规模大小,也遑论我们遇到怎样的困难,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的发展就有了根基,我们对前途信心满满。

以我们坚守了八年的辛庄项目为例。辛庄项目的开发模式,可以归纳为四点:环境先行,以环境规划为先导,统筹村域规划;安居房先建,基础设施配套统筹;村域产业协同区域产业发展;尊重环境与本土文化,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话,却蕴含了中筑人做人做事的精神。

我们深知,成绩的取得不是凭中筑一家之力可以实现的,辛庄村有如"联排别墅"般农民回迁房的建成,凝聚了政府、村集体和多少合作资源的智慧与辛勤耕耘。同样是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同样是国家级的专业机构,同样是行业内领先的合作资源,为什么他们会在辛庄项目乃至中筑的各个项目上能且乐于倾注全部的心血做到最好,我认为是源于我们的尊重。

中筑人尊重自我的价值和品格。我们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品牌和声誉,这种尊重内化为我们对事业的追求,对"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的践行,对诚信的恪守,对自我的高标准、严要求甚至是苛求。这份执着的追求贯穿于项目开发的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大至项目规划方案的设计,小至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细节,如做好住宅楼外墙每个穿墙螺栓孔的局部防水,目前只有中筑这么做。辛庄农民回迁房颇受称赞的立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太阳能系统和坡屋面一体化的实现。住宅楼顶层坡屋顶(又称第五立面)设计,不仅美观,而且由于太阳能系统的引入,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还有效降低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同时,绿色能源的使用,又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的压力。为了这个,我们多地调研、多次沟通、多方探讨、多角度论证。虽然我们一次性投资大了点,但换回了百姓的低生活成本、高舒适度与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

为了更好地向设计院表达我们的诉求,其实是为了更清晰地梳理我们希望把辛庄项目做成什么样,在全公司范围内,我们开展了"辛庄项目开发主张"的大讨论。我们联合世联地产、建设部设计院的专业人员,组织了多次的讨论;为了规划辛庄的产业定位,我们先后到成都学习三圣乡模式、到广州学习松岗模式、到韩国学习新村模式等先进的发展模式,所探访过的产业园更是数不胜数;我们提出了"洋溢着现代文明的绿色文化休闲小镇"的整体定位,我们邀请著名艺术家丁杰老师到公司为大家现场作画,把《清明上河图》长卷赏析带到会议,鼓励大家以"美"去创作辛庄项目;我们向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农业发展学院温铁军老师请教都市农业,并与他的团队多次交流学习;我们沉下心来,学习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研究中国农村、农民深层次的文化基因和社会伦理秩序,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所有的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百姓的责任,源于我们做企业的使命,源于我们对行业发展的认识。

中筑人尊重业主和百姓的基本诉求。为了更好地理解原住居民的所思所想,我们的员工自发地到当地走访村民,了解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居住习惯。基于百姓的实际需要,我们提出了农民回迁房先行的开发思路,尽早让百姓入住新居,减少在外周转的不便利,过上安定舒适的生活。另外,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百姓的居住体验、生活配套、产业发展、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因素,以百姓生活富裕,居民和谐安康、环境持续改善为主要目标。正是这些立意,使得辛庄农民回迁房建成之后,不仅高标准入住了,还给近邻村镇带去了不小的震动。

中筑人尊重合作资源的专业能力和行业规则。我们以文化趋同作为选择合作资源的最重要标准,与一批志同道合的合作资源建立了高度信任和默契的合作关系。我们以"建筑艺术的思想者"要求自己,明确项目的定位和做事情的标准,并且在合作与沟通中将这种定位和标准传递给合作资源,使得合作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充分尊重合作资源的专业能力和行业规则,无论是项目的设计,工程建设,还是专业物资设备供应,乃至项目的实施各个环节,我们尽己所能,为合作资源的创作和施工创造有利的条件,千方百计地降低他们的运营成本,用我们的尊重与追求迎来了合作资源的创作激情和忘我投入,共同成长,合作共赢,相互成就。

中筑人尊重城市化发展规律,尊重政府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导向。深入研究当下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农民上了房,没了地,收入难以为继,生活方式难以适应,村集体产业难发展,配套不齐全,环境遭破坏,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报道和评论频见报端。作为历史的参与者,我们主张:立足于整个村域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条件、产业结构、生活习惯等,立足于百姓生活和环境条件的持续改善,村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出了区域整体规划,集约使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希望百姓有房住,区域环境还应得到保护和改善;村域产业协调发展,百姓能有持续的收入;市政和配套完善,百姓"上得起学"、"看得上病"、"养得了老"……从而使得整个区域得到良性的循环发展。如今看来,我们多年前提出来的建设思路正是当前国家城镇化政策所倡导的,而我们的追求从来都是前瞻的。

尊重的核心驱动,源于中筑人的追求--做到最好;源于一份责任和担当,在追求卓越的路上,我们一直很执着。未来的中筑,仍会饱含激情,一如既往的执着地追求下去。我们还要把我们这种做事的态度,这份为百姓负责的精神坚持下去。未来,我们将不停地探索着,研究着,创造着。

愿我们的修行,让中华传统商道与现代商业文明交相呼应,熠熠生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