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日
- 2018年06月
《百年经济史笔记》的笔记
发布者:范雪浏览量:
因朋友组织读书会的缘故,购入了苏小和《百年经济史笔记》全套。上、中、下三册,分别是:上卷(晚清启蒙课),中卷(倒退的民国),下卷(第三次开放)。
读书会前,朋友说,读这本书是想找到一些答案。这些问题包括:一百多年后,在改革开放 + 贸易全球化背景下,为何“胡雪岩模式”仍有大批拥趸?中国经济的内在驱动力源自何方?企业和企业家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我们如何从中国经济发展史中寻找到未来的出路?
这些问题得到了很多参与者认同感。
这册书显然是向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那份篇幅不长却流传甚广的《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致敬。大体脉络上沿用了杨先生对中国经济史区间的划分:第一区间是以洋务运动为主体的晚清经济改革。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中真正开始企业建设、企业家阶层开始诞生的时代,虽然它的企业形态主要由官办、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三种来组成,但国家重商主义的战略思路,以及由此催生出来的民间商业力量,第一次象征性地走上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轨道。第二个区间是民国时代的黄金十年(1928 年到 1938 年),经济出现明显的市场导向特征,商业的自由竞争意识前所未有地彰显,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家族企业。第三区间则是 1978 年以后至今,中国经济接续晚清经济改进的传统,用改革开放的思路,将经济推到自由市场的门口。
在传统意识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代中后期。但本书的观点则是在清晚期,以洋行为主的外国的跨国企业推动了中国早期的市场经济的建立。正因为要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所以晚清商业得到了发展起,并通过与外国商人的贸易培养了第一批有自由经济思想的商人。茶叶、生丝以国际贸易的形式快速发展(类似于80 年的温州、浙江),外国银行向清政府贷款,民间钱庄也有很充足的现金流,中国经济形态和世界进程是同步的。但遗憾的是,义和团运动的暴乱和洋务运动导致自由经济迅速向官督商办的企业模式转变,辛亥革命则彻底终止自由经济,直到 1978 年。从经济发展史角度看,中国并不是后发国家,我们的落后不是起点的滞后,而是过程中的中断以及摇摆。
除了作者的一些观点,其引用的大量史料也十分罕见。这些史料大多来自海外,为我们推开了历史的大门,得以从中窥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脉络和逻辑。
这样的“经济史”显然是颠覆性的。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鸦片战争后,中国以战败国的地位被迫与西方诸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从国家主权角度来看,这样的历史当然是再屈辱不过的,但从一个经济体的商业贸易发展来看,晚清的贸易水平却由此扶摇直上。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中国的沿海地区。从 19世纪 20 年代到 80 年代,其市场结构、金融流动、贸易中心、航运物流,甚至包括了商业组织的经营管理方式,都产生一种近似于革命般的变化。这一点同时也出现在郝延平先生的著作《中国近代的商业革命》中,基于外部的冲击而带来的内部的变化,以及对于商业理念和基础建设的巨大推动,无疑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所始料未及的。
作者从晚清、民国期间选择了几个企业家案例:郑观应、盛宣怀、唐廷枢、徐润、胡雪岩、张謇,并没有按照他们的生平顺序来铺排,而是以思索和评价来推进。特别是郑、盛、张三位,凸显出苏小和深入的思索和研究,对于企业家个人所面临的制度局限、个人思想局限以及其在企业范式上的探索和成败,辅以作者深入思考后对几位企业家在现代意义上的解读,读来很有启发。
晚清洋务运动伊始,“官督商办”如雨后春笋涌现,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但却走向了市场经济的反面,抑制了自由贸易的持续发展。思想型企业家郑观应关注时代变迁和国家自强,却忽略了企业发展本身的逻辑和研究本土市场的重要性,以为只要和政府合作,市场就能一蹴而就;买办型企业家唐廷枢和徐润卷入轮船招商局官商结合的模式之后,企业管理经验毫无用武之地;私人型企业家胡雪岩起于民间,但与左宗棠的合作,同样成了市场化的阻力;官僚型企业家盛宣怀通吃商政两界,煊赫一时,最终也在和袁世凯的角力中败北;士大夫型企业家张謇摆脱了政治使命和官场规则,建立起产权清晰的近代企业,却被济世情怀和村落主义遮蔽了他的企业家精神。
在《百年经济史笔记》之前,由外交家吴建民、正和岛创始人刘东华主编,苏小和曾主笔另一部著作《谁是这个时代的思想家》,为观察中国企业家,观察中国商业史提供了新的维度。编者说,“思想家的伟大在于发现,发现规律、发现真理、发现本质;政治家的伟大在于选择,就像邓小平说中国要走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选择哪条路是正确的,才能天下资源尽归我用;企业家的伟大在于创造,创造未知、创造未来。有发现,有选择,有创造,这三者才能构成推动社会进步的主流力量,所以一个社会要想更好地向前走,这三种人就要有巨大的默契,并且他们也相互需要。”“一个企业从创办之日起,就要面对一个个陷阱,每道陷阱的门槛边上都铺满累累白骨。企业家想要跨过这些陷阱,就必须想出新的东西,成为思想家。”结合《百年经济史笔记》中鲜活的案例,企业家的认知和管理思想,显然在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